血管性头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养生与保健二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

养生与保健

单传增

养生,即保养身体,又称养性。实际上包含了道德和精神修养,包括理想情操和其它精神活动,并为人们所熟悉,成为预防疾病,保护健康,延年益寿的有效方法。

中医养生学是研究如何使人能以健康正常的身体状态活到自然寿限的理论,并将这种理论用之于实践的科学,即《内经》中所说的“春秋皆度百发,而动作不衰”,“尽终其天年”。在人类衰老的原因上,中医养生学认为其原因有二,一是先天因素即现代医学的遗传因素,二是后天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心理因素及地理环境等。《内经》日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接着还指出与此相反的,即“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由此可见中国养生学很早就重视饮食,起居,心理等因素对衰老的影响。

“养生”一词,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例如琴,棋,书画,信步圆庭等,都可算作养生,但它不属于医学意义上的养生,可以说是自然养生法,医学意义上的养生,应当是以保证发育,强健身体,流通气血,长养精神延长寿命为目的,以节饮食,养精神,炼形体,慎房室,适寒温等直接影响健康和寿命为其手段的一门学科。

养生学与老年医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年龄上讲,老年医学仅限于研究老年人,而养生学则不仅限于老年人,其它如中年人,青年人,儿童等都可进行养生。从目的讲,老年医学是治病而养生学则是防病保健。因此两者不能混同。

从养生学的角度讲,我们不能等到衰老发生了才去养生,这为时已晚。应在衰老出现之前的青年时期,甚至儿童时期就应注重养生,这样才能更好地延缓衰老的发生。人生于世,自幼伊始就应注重调理养生。因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体质未实,气血未坚,“其脏腑功能比较脆弱,如护理调养不当易损伤脏腑,喂养不当则造成营养失调,若一味充填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等精细食物,则易损伤脾胃,造成疳积,肥胖体弱多病等。因此小儿养生也是很重要的,还有青春期养生,孕期养生,更年期养生等也是一样,总之,养生应自始至终地贯穿在整个人体的生命过程中,哪个时期也不能缺少。

养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就衣食、住、行和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活动等都无不与社会因素有关。人是社会的一分子,大部分时间是参加社会活动,因此,中医养生学的研究不应忽视社会因素。单纯依靠食物和药物以养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人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逐步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带给人们的心理压力,才能促进健康,达到长寿,否则,即使每天按最科学的食谱进食,也不会达到好的养生效果的。因此,我们推崇“综合治理”的方法,应向社会各界群众宣传养生的基本知识,让人们懂得如何科学地生活,只有采用综合的方法才能达到延年益寿,并在有生之年发挥最大的能量和工作效率。

中医养生学是一门很有发展前途的学科,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预防、保健等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序言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这是中医养生学所能达到的目的。

现代提出的“大健康”概念,就是与时俱进。但是都离不开传统中医理论为其支撑。

我国养生方法甚多,现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养生法。

(一)修养妙法

心静则息自调,静以则息自定、定心以养气,息机以养神。久视伤心损血,久座伤脾损肉,久立伤肾损骨,久卧伤肺损气。春夏宜早起,秋冬晏安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

凡欲养体,先须养胃,凡欲养胃,先须养心;凡欲养心,先须养神;凡欲养神,先须养气;凡欲养气,先须养精;凡欲养精,先须养性;凡欲养性,先须养智;凡欲养智,先须惜命。

(二)养生八字诀

“童心,蚁食,龟欲,猴行。“所谓“童心”,是说人生要象儿童那样无忧无虑,生机蓬勃,好奇好动;所谓“蚁食”,是说吃东西要象蚂蚁一样,杂食不偏,所谓“龟欲”,是说要象乌龟那样无欲无求谨护自身;所谓“猴行”,是说要象猴子那样多动多跳,永不停息地运动。“养生八字诀”,形象生动,颇具匠心,集修身养性之大成。乍看,似乎缺乏“竞争”味,其实以退为进,就充满着竞争——与各种立客观的催名因素作斗争,是强者之音。凡欲求健康长寿者,从小就应效之以行。

(三)养精、气、神、形、心。

精、气、神为人身之三宝。故少言可以积气成精,积精可以全神。李杲的养生法有:安于淡泊以养肝气,少思虑以养心气,寡欲以养肾气,省言语以养肺气,劳逸适度,食欲有节以养脾气。个人得失不介于怀,气血自然调和,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能达到养生保健之目的。

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物质,又是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物质基础,故云“精者,身之本也”。一般来说,“精”有两重含义,即广义之精与狭义之精。前者泛指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其中包括狭义之精与血,津液等。后者即肾脏所藏之精。

张景岳在《类经》中说:“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益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营卫一身莫大乎此”。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当益壮,皆本精也。四川名医罗明山在岁时有人问他为什么能长寿?他笑着说:“我能长寿你难学,不恋娇妻爱山河。”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期醉于频繁的性生活,会引起反复的,高度的全身兴奋,促使能量经常大量消耗,而器官功能的适应性随之减弱,从而使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低下。使人精神萎靡,意志衰退,工作消极,还可导致多种疾病。因此,控制性生活是保持精力充沛,健康长寿之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算节欲呢?要根据个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区别对待。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房中补益篇》中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这话是古人通过实践的经验总结,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可作为人们借鉴。现代医学研究提出:“中年初期(30~40岁)每周1~2次;中年期(40~50岁)1~2周一次;中年后期(50~60岁)每月1~2次。总之,一般来说,以性生活后第二天不感到疲劳为度。

气,是构成自然界各种物质的本源,即一切物质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中医认为人体之气,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极微细的物质。如水谷之精气,呼吸之气等;二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如心气脾气、肾气、胃气、经气等。在理解含义时,物质概念是根本,所谓功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人体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有机体,生命的存在,在于它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物质交换的进行又必须依靠气的各种机能活动,所以物质和机能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即气是物质和机能的统一综合体。

古代健身之道,重养气。以“内功”传世。“内功“即“气”以气养性,以性养心,以气养身“虚心与静气相依,使人气养其心,心养其气,气盛理充心安神全”,故有“气贯全身自延年”之名句。如何养气:

(一)潜心。“潜心于渊,神不外游”。这就是“养气忘言守”,即忘言守一,“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故有“澄心宜寡欲,养气戒多言”之说。

(二)静心。凡人心动荡,心事重重则不能养气。心欲静则贵在制伏两眼。练功前要“眼视鼻,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这样便可降伏思虚”。心静息自调,静久心自定”。

(三)清心。清心则要寡欲凝神。“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其内,心未清时眼勿乱闭,要自劝自勉,使心理清凉恬淡,始收入气穴”。凝起神来,如座高山,清静无我,“方得真清之药物”。

(四)调息。“气归于脐下日调气”。调息即调匀呼吸。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气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不明。“调息者要调度阴阳跷之息与你心中之气相合于气穴中”。调息要心平气和,气和则调息。心不起波谓之平,此乃玄关一窍。可谓“绵绵调呼吸,一阴一阳鼎内煎。”

(五)真心。“人心有二,一真一妄”。“世有学道数月而不思其寸进”,便无真心。以上是“养气”的必备条件,也是“养气”修心者首先要做到的。《水石闲谈》中指出,“保身以安心养胃为主,心能安则离火不外荧,肾能养则坎水不外崩。火不外荧,必无神摇之病,心俞安,水不外崩无精泄之患”,“可祛病延年”。这就告诫人们,“不要争功名”,“羡人富”而产生嫉妒心情,以损精气。

心,为神之居,血之主,对各脏腑有重要调节作用,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为人体最重要脏器。“养心”是求得长寿的关键其具体方法有:(1)“仁者寿”。就是说待人要宽厚大度,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安心处世,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里宁静。“心底无私天地宽”,因为无私,所以终日心平气和,因为宽厚待人,所以没有忌贤妒能的忧虑,心里始终是泰然自若的。一个人如果一直处于心平气和,泰然自若的状态,就可以使“主”明心正,这是养心的关键。(2)不动心”,色彩缤纷,光怪陆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诱惑。金钱,官位,女色都可能使人心动神驰,孜孜以求。孟子所说的“不动心”,即指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不受外界事物的引诱,做到既“不以一得为喜”,也“不以一失为忧”。这样就能保持内心的清静。(3)“凝神聚气”。《医钞类编》中说:养心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凝神:即专心致志,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上,这样可使精神静谧,驱散烦忧,排除杂念,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有助于保持神经系统的恢复和养生保键。

神与形。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形指形体亦即身体,是人体一切有形之质的概括。“养神”指调养与保护自己的精神意识,情志等。可以理解为精神,心理卫生方面的修养与锻炼,也包括个人的道德涵养,心理健康等。“养形指的是调养和锻炼自己的形体。

形神兼顾,形神共养,能使得形体键康,精神健旺,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的发展。它是在形神统一指导下产生的养生长寿理论,是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具体体现。只有形神共养,形体和精神协调平衡,才能共同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促进人体健康长寿。

祖国医学非常重视人的情志活动和养生长寿的关系。鉴于心神能统率五脏六腑,五官七窍,四肢百骸而为一身之主宰。因此养心调神,不但能使心强脑键,有益于“精神卫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养心调神而有利于调养整个形体。传统养生长寿理论,即注重养形,又注重养神以达到健全的精神富于健壮的身体之中,又要看到健全的精神对于维护人体健康的极端重要性。因为神乃身形之主。在形神兼顾前提下,又要以养神为先。我国众多的养生方法和措施不外乎养形与养神两个方面,而养神为先,又是我国传统养生理论的一个特点,也是其中的精华之一。

养生长寿,养神为先。(1)精神内收——“休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嵇康(养生论)》保持体内环境的协调安和,达到最佳状态。精神内收能促使人体阴阳平衡达到却病延年。(2)恬愉无患——要人屏除一切有害情绪、创造良好的心境,保持乐观安静,心平气和的精神状态。(3)爱养神明合理用脑则可健脑强神,并进而协调形神平衡,对保持健康防老延寿大有裨益。

以上所述的是养生法。下面介绍几种当今国内外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